是否能在加工過程中,即時且高精度地預測某零件是否符合品質要求?人工智慧(AI)技術讓這成為可能。
Fraunhofer IWU 開發的 AI 解決方案超越傳統的在線檢測系統,不再需要耗時的取樣測試。這類品質預測能結合現有的成本效益感測器,廣泛應用於多種工業製造流程。此外,AI 還可用於優化生產過程,例如避免廢料產生或降低能耗,同時保證品質。
品質預測
AI 的潛在應用領域包括鑽孔、車削和銑削等加工步驟。例如,在深孔鑽削中,AI 可通過轉速、進給速率及振動感測器數據評估品質,無需破壞工件進行測量。
過程優化
在金屬加工中,AI 在溫成型(例如將工件加熱至約 880 °C 的奧氏體化溫度後壓制)中表現尤為出色。AI 預測硬度值,指導調整硬化溫度,從而減少能源浪費。在注塑成型中,AI 監控模具溫度、螺桿轉速、熔融溫度等參數,根據品質預測及時採取對策,有效減少廢料。
全面檢測與少量數據集訓練
AI 可用於在線(即時)全批次檢測,取代隨機抽樣。AI 模型的訓練所需數據量不多,通常只需數十個數據集,並輔以專業知識。在實際應用中,邊緣運算設備即可滿足計算需求。
與人機協作的新架構
Fraunhofer IWU 與 Synapticon GmbH 合作,開發了一種新的人機協作(HRC)機器人安全架構。該架構去中心化設計,顯著減少佈線需求,並縮短反應時間,實現動態安全的工作環境。
資料引用來源:International Metalworking News for Asia.
https://www.industrysourcing.com/article/Artificial-Intelligence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