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永續發展議題持續升溫,交通運輸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。在日益嚴苛的環境法規下,製造業者將永續製造列為首要任務,而人工智慧(AI)與機器人成為解決碳排與能源消耗的重要工具。TIMTOS 2025 將聚焦展示 AI 與機器人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多元解決方案。
精準與效率雙贏的製造新篇章
交通工具的製造過程(如汽車、飛機、鐵路設備)極為複雜,AI 與機器人技術在其中扮演簡化流程與提高精度的重要角色。例如,AI 可以根據最佳數據設計出高效的電動車與自駕車動力系統,並透過機器人執行電氣零件的精確安裝,降低錯誤率並優化生產流程。
在飛機製造領域,機器人則負責如鉚接與噴漆等精密任務,減少材料浪費並促進環保材料的使用。此外,AI 動態調整製造參數,進一步提升效率並激發創新,加速交通運輸產業邁向永續發展。
加速潔淨能源車輛普及
電動車與潔淨能源車輛的製造對材料與加工的需求高度創新,AI 與機器人技術在此發揮關鍵作用。例如,AI 即時監控生產過程中的溫度與電流參數,確保品質穩定,而機器人則透過精密自動化提高生產力並減少材料浪費。
在氫燃料電池車輛的生產中,機器人以高度精準度完成燃料電池的包裝與組裝任務,AI 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,不僅提高了潔淨能源車輛的製造效率,也加速了其市場化步伐。
邁向淨零排放綠色製造
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,AI 與機器人技術發揮了革命性的影響。AI 能整合全廠數據,改變工廠的能源管理方式,從調節照明與空調,到優化廢棄物回收與倉儲運輸路徑,顯著降低能源消耗。
交通產業中的高耗能環節,如噴塗與化學處理,機器人則能透過先進系統捕捉並回收有害氣體,將廢棄物轉化為可重複使用的資源,樹立綠色製造的新標竿。
循環經濟推手
廢舊車輛與零件的回收再利用是交通運輸永續發展的關鍵。機器人可精準拆解車輛,回收鋰、鋁等高價值材料,減少浪費並節約資源;而 AI 則能分析二手零件的狀況,找出再製造機會,延長其使用壽命。透過 AI 與機器人的合作,不僅降低對新原料的依賴,還推動了循環經濟的實踐。
面對挑戰,開創機遇
雖然 AI 與機器人技術已為交通運輸產業帶來革命性改變,但仍面臨挑戰。從傳統製造模式轉向先進技術需要時間與高額投入,企業還需培養操作這些技術的人才。此外,全球在碳排放報告與智慧製造標準上缺乏一致性,阻礙了跨國合作與數據互通的實現。特別是中小型製造商,因前期投資成本過高,更需要政策支持與產業激勵,才能構建永續且先進的交通運輸生態系統。
全球市場洞察與台灣優勢
根據市場預測,全球 AI 在製造業的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23 億美元增至 2028 年的 67 億美元,年均增長率達 23.6%。同時,製造業中的機器人市場預計到 2027 年將達 764 億美元。台灣作為全球精密機械與工業機器人製造中心,在 2024 年已實現 12% 的產值增長,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重要地位。
TIMTOS 2025 聚焦交通運輸的永續未來
台灣企業如上銀科技與台達電子,將在 TIMTOS 2025 展示多項創新方案。上銀科技擁有整合伺服馬達、減速器與控制器的技術能力,為市場提供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,滿足工業協作型機器人、晶圓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的多樣需求。
台達電子則憑藉其人工智慧驅動的能源系統,在全球工廠中實現智慧與永續功能,並以其伺服器電力市場的領導地位,預期在 AI 與自動化需求的推動下,迎來更多訂單。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完美詮釋了綠色製造的理念,也為交通運輸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marketsandmarkets.com/Market-Reports/artificial-intelligence-manufacturing-market-72679105.html
https://www.grandviewresearch.com/industry-analysis/industrial-robotics-market
|